一、知识管理
基于 DeepSeek 大模型构建的智能知识库系统,通过技术创新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,打造出覆盖工程建设全流程的智能解决方案。该系统的核心架构与功能特性可概括如下:
1、系统核心架构
1.1 多模态技术基座
依托 DeepSeek 大模型的多模态处理能力与强化学习驱动的逻辑推理优势,整合超过千项国家/行业标准(GB、JGJ、CJJ 等)及工程案例数据库,形成涵盖建筑设计、施工安全、材料规范、工程验收等领域的结构化知识图谱。
1.2 双引擎驱动机制
采用"大模型+RAG 检索增强生成"双引擎架构:
• 知识检索层:通过向量化嵌入技术将规范条文、技术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,构建支持语义检索的知识库
• 推理生成层:基于 DeepSeek 的深度推理模型(如 R1-32B),实现从条文检索到逻辑推演的闭环处理
2、核心功能模块
2.1 智能交互系统
• 支持自然语言输入与多轮对话,可进行"全库模糊检索"或"指定规范精准查询"(如直接输入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6.3.4 条)
• 生成包含条文解读、应用场景分析、关联案例的结构化报告,自动标注依据来源(如 GB50010-2015 第 6.3.4 条)
• 提供工程图纸合规性检查、施工方案智能优化等专项服务
2.2 知识管理平台
• 支持知识库版本控制与权限管理,可设置部门/角色级访问策略
• 内置智能标注系统,自动识别文档关键信息并生成知识卡片
• 提供个人知识空间,支持用户收藏高频规范、标注常用案例
2.3 决策辅助工具
•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,模拟不同设计参数下的规范符合度变化
• 生成带合规风险评估的比选方案(如结构选型的经济性与抗震性权衡)
• 输出可视化分析图表,揭示规范条文间的隐含关联
3、技术创新优势
3.1 效率提升
查询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,较传统人工查阅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,设计图纸合规检查准确率达 95%
3.2 知识整合
实现规范条文、技术标准、工程案例的跨文档关联,解决信息孤岛问题
3.3 决策支持
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等算法,预测设计方案在不同规范场景下的适应性
二、方案创作
DeepSeek强大的人机语言交互能力,以及信息整合、图像识别、AI绘图等能力,帮助设计师用自然语言精准地将甲方诉求转化为概念草图,进而快速生成多样化设计方案,为设计师提供创意起点。
AI 绘图创作
一键生成建筑室内景观方案效果图
AI 图转三维模型
一键将物体图片转换为 3D 格式模型,可导入到 SU2024、3Dmax、C4D、Blender 等软件中使用
AI 图转视频
建筑室内景观-漫游视频生成工具
三、结构设计
1、构件截面优选
• 完成结构布置后,程序自动迭代计算为各个构件赋予最佳截面,无需再依靠经验“拍截面”,或手动反复试算。
• 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,自动搜索经济性最优的截面,让“安全”与“经济”不再成为需要取舍的两难。
2、灵敏度分析
• 【指标诊断(灵敏度)】功能基于力学方法,可以在一次SATWE分析中直接计算出每个构件对整体指标的贡献值,直观地向工程师展示关键构件,在调整结构整体指标的时候,明确哪些构件需要加强,哪些构件需要削弱,辅助工程师精准快速地实现整体指标不超限。
• 分析得到各类构件对指标调整的影响之后,工程师不仅可以基于关键构件手动将指标调过,还可以接力AID高效算法,更便捷的完成超限指标的调整。
3、结构指标调整
• 面对结构整体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,依靠成熟可靠的算法自动确定调整方向,让更高效的“算法调试”代替“人工试错”,快速帮助工程师解决指标超限问题。
4、参数化设计工具PKPMGH
• 借助PKPMGH可实现PKPM与 Grasshopper 的双向实时联动,并利用AID实现参数化模型的即时优化。
5、符合工程需要
• 为保证优化结果满足实际工程需要,有十几种约束可供选择,如软件默认保证优化后主梁高不小于次梁高,上柱截面高宽不小大下柱截面等。
6、优化报告
• 根据调整结果自动生成优化报告
7、结构指标调整
• 操作极简,零学习成本,两步就能完成门架自动优化。
• 实用性强,充分考虑了变截面的处理等工程细节,能直接用于实际工程。
• 优化成果看得见,自动生成优化报告,详细展示优化过程,定量展示优化成果。
四、协同设计
软件基于自主研发的图纸转化技术和行业垂直大模型,开发出智能分图、智能版本管理、智能关联、AI智能查找图纸信息、智能查找规范等功能,解决传统图纸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图纸分发延迟、版本控制混乱、图纸识别困难、图纸变更漏做或做错导致的结算难等痛点问题,确保所有项目人员使用最新、最准确的图纸,从而保障项目进度,降低项目风险,提升项目交付的质量和履约能力。
AI 自动化图纸管理
通过人工智能算法,AI图纸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识别和处理大量的图纸数据,实现图纸的智能分图、版本控制和快速检索。
它能够自动提取图纸中的图名、图号、图框等关键信息,并与历史版本进行匹配对比,确保所有项目参与者始终使用的是最新和最准确的图纸。这种自动化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图纸管理的效率,减少了因图纸错误或过时导致的施工失误和返工。
此外,AI图纸自动化管理系统内置的智能助手,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能够理解并响应技术人员的查询请求,提供实时的图纸信息查询和定位服务。这不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,还解决了项目总工在日常工作中深陷图纸技术问答的现状。
通过云端审图和图纸会审功能,AI系统还能实现全员在线图审沟通,一键生成图纸会审纪要,确保图纸问题实时同步留痕,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重复劳动,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带来前所未有的管理便捷性和协同效率。
变更任务闭环管理
变更任务闭环管理为工程项目中频繁的设计变更提供了一个高效、有序的处理流程。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,设计变更往往需要手动跟踪和管理,这不仅耗时耗力,而且容易出现遗漏和错误。如果再出现项目部搬迁位置等情况,甚至纸质版的联系单都可能遗失。
AI系统通过智能识别变更单上的信息,自动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变更任务**,简化了变更管理的复杂性,并且保证了变跟单的数据安全完整。
AI系统支持变更任务的自动填写和子任务的拆分,确保每一项变更都能得到及时和准确的处理。通过设置不同的状态标识,如待施工、待签证、待结算和已完成,AI系统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实时监控变更任务的进展,实现闭环管理。
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变更处理的效率,还降低了因变更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返工和成本增加的风险。通过AI的辅助,项目团队能够更加专注于项目的核心工作,实现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双重保障。
图纸会审在线协同
传统的会审方式往往依赖于面对面会议或电子邮件交流,这在大型或分散的项目团队中可能效率低下且难以协调。AI图纸自动化管理系统通过在线协同功能,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。系统支持所有参与人员在同一个平台上实时查看、讨论和记录图纸问题,极大地提升了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利用AI图纸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在线协同功能,项目团队成员可以轻松标记图纸中的疑问或问题,系统会自动将这些讨论汇总到图纸会审纪要中。这样,总工和设计人员可以快速响应并解决这些问题,确保所有变更和修正都能得到及时处理。
此外,系统支持一键导出会审纪要,使得问题跟踪和文档管理变得更加简单明了。这种在线协同方式不仅加快了问题解决的速度,还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项目的管理质量。
五、设计图审查
审查违规条文
智能对照国家及地方建筑设计规范,全面检查图纸中不符合规定的部分,并快速在图纸上进行精准标注,让问题一目了然。它不仅能快速发现违规问题,而且能避免人工审核中可能出现的疏漏,保障设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。
识别遗漏信息
自动检查图纸和相关文档中遗漏的内容,标注出缺失的信息,例如尺寸、面积或符号注释,帮助设计人员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缺失,完善设计,有利于提升设计与审查的完整性与专业性。
审图数据分析
对历史审查数据进行综合统计,清晰展示哪些条文最容易出错,以及错误发生的趋势。这些数据帮助企业识别审查中常见的难点,优化设计,更加精准地定位设计问题,减少重复错误,提高整体设计质量。
六、工程勘察
一、智能地质数据解析
岩土参数逆向推演
-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(DBN)建立地质参数关联模型,输入标准贯入试验(SPT)的N值、圆锥贯入试验(CPT)数据后,可自动推导内摩擦角(φ)误差<3°,压缩模量(Es)预测精度达92%。
- 案例:中冶武勘在武汉长江新城项目中,通过DeepSeek智能解析系统,将岩土参数报告编制时间从5天压缩至8小时。
多源数据融合建模
- 采用图卷积网络(GCN)融合钻孔数据(间距≤20m)、地质雷达图像(0.1ns采样率)和电阻率断面数据(1000Ω·m精度),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分辨率提升至0.5m³体素,较传统方法提升10倍精度。
二、智能物探数据分析
地震波异常体识别
- 应用改进U-Net网络处理二维地震反射波数据(500道集/平方公里),自动识别溶洞(直径>2m)、断层(倾角>30°)等地质异常体,误判率低于4%。
- 技术参数:支持SEGY格式数据直接输入,输出三维异常体空间坐标(±0.5m定位精度)。
电磁法数据反演加速
-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(PINN)开发CSAMT数据反演算法,将传统需要8小时的反演计算缩短至25分钟,反演层数从8层提升至15层,电阻率反演误差<8%。
三、工程地质风险评估
滑坡概率预测
- 构建多模态transformer模型,融合InSAR形变数据(年变率>10mm)、降雨量(日值>50mm)、地层倾角(>25°)等12维特征,实现72小时滑坡概率预警(AUC值0.93)。
地基沉降预测
- 应用LSTM-ATTENTION时序模型,根据分层沉降监测数据(0.1mm精度),预测30天地基沉降量误差<2mm,支持桩基优化设计。
四、三维可视化与协同
BIM-GIS融合建模
- 通过DeepSeek开发的自动建模插件,可将钻孔数据(深度>100m)直接生成Revit地质族,并与Civil 3D地形曲面自动贴合,模型生成速度提升8倍。
AR现场辅助决策
- 基于HoloLens 2的AR勘察系统,叠加显示地下管线(埋深±0.2m)、岩层分界线,支持多人协同标注并自动生成勘察记录。